图文丨郭荣
入夏以来的一个中午,在施工现场有一名工人将身体裹安全网里,在地上睡着了,睡得是那样香甜。看到这一幕,我赶紧拿出手机,小心翼翼地拍了下来,生怕吵醒他。
当在电脑里再次看见照片时,我静静地凝望着,屏蔽掉周围的一切,透过照片周边的黑与白,还有那张安全网的绿,再透过那冬日暖阳的光,悄悄地走进了睡在安全网中梦里……“朦胧的四周,前方忽闪着一扇门,半虚掩着,里面亮着清晰的橘光,四周扑面而来饭菜的香气,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大步向前走去,探着头,轻轻地推开了门,是自己许久未见的妻子!还有床边嬉戏的孩子!还有一桌香喷喷的饭菜,正等待着他回家……”
出于同为离家游子的情感,这个画面触动我,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此时此刻我似乎读懂了他。在他梦里,我感受到了他对家人对故土深深的思念,在现实中从他们拼命干活的那份拼劲,也看到了他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梦里,他是开心的,是幸福的,但梦醒之后,我相信他是坚强的,是坚定的,是勇敢的。
这只是千千万万农民工兄弟当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例子。在我所在的工地里,有为给子女上大学挣学费的老夫老妻,有刚新婚的两小口,有一个村寨的一起出来打拼的乡邻......这群城市建设的大军,他们不再是麻木懦弱的“旧式农民”,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不是慷慨激昂的“新人”,引领“时代前进的方向”。他们的身份是双重的,也是游移的,他们既是农民,也是工人,是离开土地的农民,也是流动不居的工人,有人将他们称为“城市候鸟”,也有人称他们为“新工人阶级”。与农民相比,他们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与工人相比,他们并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城市的生活。
如果你问民工兄弟,“你打算在成都买房吗”?他们会觉得你在和他们开玩笑,好像这个问题根本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似乎可以作为当下建筑民工生活的写照。
闲暇时,他们或坐在临时板前开怀畅聊;或在大树上喝酒乘凉;或在工地附近大排档点上一扎啤酒,一堆烧烤,围一桌,在烟雾缭绕和猜拳声中,尽情释放这一天的喜怒哀乐。在这场景在一些城市人看来或许是“脏乱差”的代表,我却觉得这是人与环境的默契与和谐,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惬意与自然。这不仅是一种乐天知命的忍耐,更蕴含着一种“知足就会幸福”的简单、质朴的生活理念。
安全网中的梦——安静、知足、平凡、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