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险溯源>中国平安发布2017年年报:归母净利润增长42.8% 日均纳税超两亿年度派息翻一番

中国平安发布2017年年报:归母净利润增长42.8% 日均纳税超两亿年度派息翻一番

  • 2023-05-10 14:56:27

  • 2018年3月20日

    中国平安发布2017年年报

     

    过去一年平安盈利状况如何?

    核心业务发展势头怎样?

    出现了哪些业绩亮点?

    ……

     

    想知道这些?

    一张图带你马上读懂

    平安2017年年报!


    2018年3月20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股票代码:香港证券交易所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公布2017年全年业绩。

    年报显示,2017年,中国平安实现净利润999.7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90.88亿元,同比强劲增长42.8%;首次引入营运利润指标,剔除短期波动影响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营运利润947.08亿元,同比增长38.8%。基于长期坚持价值经营策略及代理人队伍量质齐升,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持续提升,同比大增32.6%。

    2017年中国平安全国纳税总额达994亿元(含代扣缴税收),日均缴税2.7亿元。

    在业绩持续强劲增长及偿付能力保持充足稳定的有力支撑下,中国平安大幅提升现金分红水平。集团董事会建议派发2017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1.0元(含税),加上已派发的2017年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5元(含税),全年每股股息1.5元,同比增长100%。

    2017年,平安确立了未来十年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五大核心技术为基础,深度聚焦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两大领域,帮助核心金融业务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体验,强化风控,不断提升竞争力。同时,通过输出创新科技与服务,搭建生态圈与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价值,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保险新业务价值大增32.6%

    2017年,尽管受到134号文件实施的影响,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仍同比大增32.6%至673.57亿元;代理人规模较年初增长24.8%至138.60万,创历史新高;代理人产能稳步提升,人均每月首年规模保费8,373元,同比增长7.1%。期内,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内含价值较年初增长37.8%,内含价值营运回报率(ROEV)达35.5%,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2017年,平安寿险实现净利润347.32亿元,同比增长42.1%,主要得益于剩余边际摊销的快速增长。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快速增长主要依托产品、科技两大核心竞争力。

    2017年,通过利用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手段,平安的保险资金实现总投资收益率6.0%,净投资收益率5.8%,业绩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及5%的长期内含价值投资回报假设。

    平安产险通过科技创新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时效、优化服务体验,形成技术壁垒,打造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2017年,平安产险原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21.4%,使产险业务录得20.5%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96.2%,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0.0%,持续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车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1,705.08亿元,同比增长14.8%,市场占有率达22.7%。平安产险首推的“510城市极速现场查勘”服务时效持续提升,车险92.9%现场案件实现10分钟内极速处理。

    个人业务贡献集团超6成利润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平安个人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6.4%至1.66亿,客均合同数较年初提升5.0%至2.32个,客均利润同比提升14.2%至355.85元。集团个人业务的利润贡献为589.75亿元,占比66.2%,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截至2017年末,中国平安新增客户数4,630万,同比增长20.5%,新增客户中有1,872万来自于集团互联网用户,在新增客户中占比40.4%。互联网渠道及传统渠道并重,已成为平安客户数量稳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平安综合金融战略的不断深化,客户在各产品线之间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高。截至2017年底,集团个人客户中有28.5%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

    得益于持续构建多元化的核心金融产品线及互联网服务线,截至2017年末,集团互联网用户较年初大幅增长26.0%至4.36亿,用户在各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迁徙量为8,123万人次,平均每个用户持有平安2.22项服务,较年初增长14.4%。同时,2017年月均活跃用户7,356万人,同比增长18.7%,用户活跃度逐步提升;全年累计高活跃用户占比24.2%,用户黏性持续增强。

    创新业务孵化出多只“独角兽”

    近年来,平安不断利用丰富的场景,打造成熟的科技应用,然后集成为核心科技能力向社会输出服务。经过多年培育,平安的科技成果凸显,孵化出多个科技创新平台。

    陆金所控股作为中国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利用科技赋能的金融DNA来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从而令个人财富与资产管理更加轻松、安全及高效。2017年,在财富管理、消费金融、机构间交易等重要业务领域,陆金所控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末,资产管理规模达4,616.99亿元,较年初增长5.3%;管理贷款余额2,884.34亿元,较年初增长96.7%;首次实现全年整体盈利。

    截至2017年末,平安好医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之一,累计为超1.9亿用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888人,外部医生约2,100名。健康商城可为用户提供7*24小时的1小时药品快递服务,覆盖北上广深等全国14个城市。目前平安好医生已完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融资,规模为4亿美元,投后估值达54亿美元,并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金融壹账通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战略赋能型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已推出智能银行云、智能保险云、智能投资云等领先科技。截至2017年末,金融壹账通已为468家银行、1,890家非银金融机构(包括14家保险公司)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全年征信查询量超9亿次,同业交易规模破10万亿元。

    平安医保科技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好的科技驱动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已累计为超过200个城市和8亿人口提供医保、商保管理服务,商保自动化运营网络接入超2,000家医院,“城市一账通”APP上线超过26个城市。基于国内首创的疾病分组器Ping An Grouper,结合神经网络先进算法,医疗总支出预测准确率高达99.7%,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平安医保科技和金融壹账通两家“独角兽”,并已完成首次融资,分别成功集资11.5亿美元和6.5亿美元,两家公司的投后估值分别达到88亿美元和74亿美元。

    在金融科技和医疗科技领域,2017年中国平安继续实现突破:2017年平安的专利累计申请数高达3,030项,较年初增长262.0%,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和安全等多个技术领域;平安的人脸识别技术准确率达99.8%,声纹识别文本相关准确率达99.7%,达世界领先水平;医疗影像研究在国际医学影像领域权威评测LUNA排行榜上,分别以95.1%和96.8%的精度取得“肺结节检测”和“假阳性筛选”的双世界第一;首次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流感、手足口病预测模型,精度达90%以上。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表示:“站在新三十年征程的起点上,平安将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扎实服务实体经济,着力防范金融风险,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公司发展。平安将以‘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的公司愿景为方向,依托技术人才、资金、场景、数据等方面的优势,借助众多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及应用,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致力成为行业和科技的领跑者之一,让科技成为平安新的引擎和盈利增长点,给公司的价值带来飞跃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