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保险溯源>平安银行大地震!行长纷纷辞职,中国银行业的危机已积重难返?

平安银行大地震!行长纷纷辞职,中国银行业的危机已积重难返?

  • 2023-05-10 14:56:27

  •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用益信托观察一键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页面内容到朋友圈


    来源:信托行业网


    日前平安银行董事长孙建一、行长邵平双双辞职。两个月前,曹山石老师说,平安银行民生系大溃败预言成真。现在来看,,日子很难过,今年有的银行可能利润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挑战是前所未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日前平安银行董事长孙建一、行长邵平双双辞职。


    “事情的发展较为突然,平安银行两位行领导在‘十一’假期后正式递交辞呈。”平安集团一知情人士如是称。


    据记者最新了解,邵平请辞后,平安银行行长继任者,大概率将从现任副行长中擢升。


    人称“老孙头”的孙建一,在平安集团创立之初、1990年即加入中国平安,在中国平安发展银行业务的历程中,孙建一参与了福建亚洲银行、深商行、深发展的收购合并工作,2008年至2012年期间出任合并前原平安银行的董事长。


    尔后,历经“两行整合”、平安集团入主原深发展银行,原任民生银行副行长的邵平于2012年9月正式“空降”平安银行并出任行长,孙建一任平安银行董事长。

    简历显示,孙建一出生于1953年,于1990年加入中国平安,历任管理本部总经理、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自1994年起出任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至今;自2008年10月起,被选举为中国平安董事会副董事长。曾于1999年至2004年,兼任平安信托董事长,2008年至2012年,兼任原平安银行董事长。


    邵平出生于1957年,2012年加入平安银行出任行长一职。邵平1995年参加中国民生银行筹建,1996年至2012年,历任民生银行总行信贷部副主任、总行信贷业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上海分行行长,总行行长助理,总行副行长。

    对此,平安银行不予置评,并指“未有更多信息可予披露”。


    邵平是如何加入平安的?


    2012年9月,原深发展银行与平安银行合并完成并更名后不久,平安集团一次专题会议,董事长马明哲首次对新平安银行提出了战略设想,要使平安银行成为“最佳商业银行”。


    马明哲还为此给平安银行拟定了一个时间表,即“三个阶段”:初始3到5年以对公业务为主,发展零售业务基础,并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二梯队,之后5到8年,对公与零售业务并重,协调发展,并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8年后,以零售业务为主。


    马明哲深知留给平安银行赶超同业的战略机遇期所剩不多,为加快新平安银行的发展,他又重提“付费过桥”,即用高薪从集团外部引进专业的高素质人才。


    基于这一理念,当年平安集团力邀时任民生银行副行长邵平加盟出任平安银行行长。


    邵平加盟时,据称开了三个条件:一是待遇翻倍,二是除了孙建一(平安银行董事长)谁都可以动,三是干到63。


    随后,邵平跳槽引发民生银行中高层人事震荡,包括原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赵继臣、原民生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张金顺、原民生银行运营部总经理孙先朗,先后跟随邵平加盟平安银行,并出任副行长、行长助理等要害部门关键职位。


    邵平今年规划的平安银行下一个三年,要害是深化事业部改革。其对事业部的着力可见一斑,而平安银行最初筹办的两大事业部,均由原民生银行干将坐镇。


    地产金融事业部总裁和副总裁,分别是原民生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刘湣棠、原民生银行交通金融事业部市场总监冉旭,而能源矿产金融事业部负责人之一为原民生银行能源金融事业部副总裁樊位洲。


    而加入平安银行之前,杨华是原民生银行苏州分行行长;刘树云为民生银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对于平安银行团迁民生银行旧将,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当年评价说:“挖人”是获取客户资源、业务模板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一家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员工修养直接影响到其风险控制。过激的业务考核和薪酬激励只会触发员工的道德风险。更何况如今经济环境、企业状况都不稳定。


    那一年,平安银行傲视群雄



    (图片来自界面,平安难忘的三年)


    平安银行董事长、行长双双离职的2012年,那一年在11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不良出现双升!其中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幅惊人,新增了35.75亿不良贷款,总共达68.66亿,不良率从0.53%暴涨至0.95%仅次于农行,增长幅度接近翻倍,傲视群雄博得第一!


    那一年,平安银行净赚134亿,同比增长30%!牛逼的是非利息净收入达67.14亿,其中手续费及中间业务收入增速高达56.12%, 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增速最快,达130.28%,银行卡手续费收入成最大来源!不过随即在2013年第一季度中,平安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就暴跌至上市银行中倒数第一!



    2015年中,不良再次傲视群雄





    2015年上半年成绩公布后,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增速位居第二,同比增长34.09%!净利润增速位居第三,达15.02%,不过和之前比确实在不断打折!此时的四大行都已跌入净利润0增长时代!


    赚钱这么猛,贷款肯定疯狂,201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贷款增速第一,同比增长26.6%!于此同时,平安银行成为不良贷款余额增速最快的银行,同比猛增81.46%!傲视群雄,不良贷款增速是排名最后的宁波银行的近4倍!不良率上升至1.32%!



    2015年下,平安银行行长泄真情





    2015年三季度报公布,平安银行1-9月净赚177.4亿,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同比增幅达58.03%!不良贷款余额增至161.99亿,较年初增幅达54.26%!不良率上升至1.32%,拨备覆盖率下降33.83%仅为166.97%!无论是中报还是三季报,平安银行的数据相比其他银行其实还算可以,但行长邵平却说寒风刺骨!


    2015年7月,平安银行行长邵平发表了一段流传至今的演讲!


    “邵平称:2013年我国上市银行的利润增长势头12.8%,2014年这个数字降至了个位数,只有7.7%,2015年的这个数字又被打了折!今天银行所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寒风刺骨,中国银行业进入了30年来未有之变局!


    过去银行认为自己法力无边,只要长缨在手就能缚住苍龙,现在来看,,日子很难过,今年有的银行可能利润将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挑战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此段演讲后没过几天,2015年7月11日,平安银行副行长叶望春被公告辞职!


    2016刚开年,激昂的副行长也走了





    2016年1月6日,刚刚任满三年的平安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孙先朗辞职!并辞任后将不继续留在平安银行,到底去哪里目前尚不知悉。记得2015年8月份的时候,他曾说平安银行将面对多重压力,仅降息就对平安银行的利润影响高达10个亿,并表示下半年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消化风险,消化负面影响,保持平安银行的业务和盈利增长!


    如此慷慨激昂的副行长,要带领平安银行挑战压力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一年三名副行长辞职,对平安银行来说,无疑是人事大地震。


    邵行长的“寒风刺骨”在2015得到了证实,平安银行虽然增速在同行中仍然领先,但是不良上升和利润收窄的幅度仍然可怕,经济下行,风险和成本仍在上升!


    兴业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腾讯、中国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乐视、华夏银行副行长离职去了苏宁、渤海银行行长离职去了万达、杭州银行行长离职去了阿里!他们只是一个缩影,但背后却是传统银行难以破除的魔咒!


    陈卫东:银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有些将会倒闭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陈卫东

    2016年1月9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在“对话:金融改革新任务”圆桌论坛上表示,过去很多年,大家都在谈论中国的银行业是垄断的市场,但是从这些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情况和数据来看的话,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银行会经营困难,有些银行会倒闭,有可能会产生系统性风险。


    这几年应该说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银行的经营业绩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从利润的增长来看,去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利润增长是2.26%,比2014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从整个中国银行业不良比率来看,是1.59%,过去3年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从整个银行业盈利和不良率发展来看,目前还没有太大问题,还在稳健的范围内。但是我们要关注趋势的变化,,一定要看这些年我们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情况。因为过去很多年,大家都在谈论中国的银行业是垄断的市场,但是我觉得从数据来看的话,可能不是这样的情况。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银行业机构数量就不断下降。从1万多家下降到6509家,这是到2014年的时候。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在经济周期冲击下,有不少银行被合并,不断出现银行业倒闭的狂潮,所以银行业下降的数量很大,这比2010年已经下降了1149家,特别是中小银行下降的更快一些。相比较,大银行占比稳步提高,资产规模100亿以上,2015年的时候是78%占比。2014年最大四大银行资产占比是52.8%,现在是40%。加拿大银行,到目前为止是全球少有的最稳定的银行机构,加拿大最大六家银行占比,2014年是92.78%,比2010年提高了1.51个百分点。所以看金融市场的风险,在我们国家这个体制下,首先要关注银行业的风险变化,银行业的风险变化跟市场结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除非无法确认,《用益信托观察》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来源和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标注有错漏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在线客服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或与您共商解决,非常感谢!


    敬请关注用益其它微信公众号

    用益理财(ID:usefinance):提供最新信托/资管理财产品

    用益信托网研究(ID:trustforward):掌握信托/资管发展最新前沿

    合作交流

    投稿yanglee46@hotmail.com

    合作QQ690756031